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史二
Chinese History(Ⅱ) 
開課學期
111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系  
授課教師
韓承樺 
課號
Hist1010 
課程識別碼
103 1014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普203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
總人數上限:90人
外系人數限制:18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為歷史系大一必修課,講授範圍為宋至當代中國的歷史發展。每週上課三小時,包含兩小時課堂講演與一小時分組討論課。作為歷史系基礎的中國通史,課程是以專題形式為主,以歷時性為輔,在長時段脈絡中,勾勒中國歷史發展過程暨幾種特質。課程設定之閱讀資料,以通史性質教科書,搭配單篇論文為主,其餘參考資料將於課堂補充。討論課與摘要作業的設計,則著重於同學對指定讀本的掌握。由助教帶領小組討論教師設計的討論問題,並檢核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程度和疑問,以輔助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吸收。 

課程目標
能從歷時性架構下描述中國歷史從11世紀至20世紀的變遷歷程。
能從「政治、社會經濟、地方與國家、思想文化、域外關係」五個面向描述中國歷史在11世紀到20世紀的特質。
能建立閱讀相關問題二手研究文獻的能力。
能建立撰寫摘要的能力。
 
課程要求
課程結合教師講演課和分組討論課。除考試評量外,課程另設計摘要作業。同學必須閱讀每週材料,並做摘要習作,當週繳交由助教批閱後,會針對批改狀況做檢討。摘要習作為依據每週閱讀資料,一份為主。當學期每位學生得繳交6篇摘要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5-6。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指定閱讀(此處僅列通史性質教科書,單篇論文或專書論文請見當週週次說明):
庫恩(Dieter Kuhn)著;李文鋒譯,《儒家統治的時代:宋的轉型》,北京:中信出版社,2016。原文本:Kuhn, Dieter. The Age of Confucian Rule: The Song Transformation of China. Cambridge, Mass.: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09.
卜正民(Timothy Brook)著、廖彥博譯,《掙扎的帝國:氣候、經濟、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20。原文本:Brook, Timothy. The Trouble Empire: China in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. Cambridge, Mass.: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10.
羅威廉(William T. Rowe)著;李仁淵、張遠譯,《中國最後的帝國:大清王朝》,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3。原文本:Rowe, William T. China’s Last Empire: The Great Qing. Cambridge, Mass.: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09.
余凱斯(Klaus Muhlhahan)著;黃中憲譯,《從清帝國到習近平:中國現代化四百年》,台北:春山出版社,2022。原文本:Muhlhahan, Klaus. Making China Modern: From the Great Qing to Xi Jinping. Cambridge, M. A. 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19.
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。
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。 
參考書目
指定閱讀(通史性質教科書):
庫恩(Dieter Kuhn)著;李文鋒譯,《儒家統治的時代:宋的轉型》,北京:中信出版社,2016。原文本:Kuhn, Dieter. The Age of Confucian Rule: The Song Transformation of China. Cambridge, Mass.: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09.
卜正民(Timothy Brook)著、廖彥博譯,《掙扎的帝國:氣候、經濟、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》,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20。原文本:Brook, Timothy. The Trouble Empire: China in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. Cambridge, Mass.: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10.
羅威廉(William T. Rowe)著;李仁淵、張遠譯,《中國最後的帝國:大清王朝》,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3。原文本:Rowe, William T. China’s Last Empire: The Great Qing. Cambridge, Mass.: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09.
余凱斯(Klaus Muhlhahan)著;黃中憲譯,《從清帝國到習近平:中國現代化四百年》,台北:春山出版社,2022。原文本:Muhlhahan, Klaus. Making China Modern: From the Great Qing to Xi Jinping. Cambridge, M. A. :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, 2019.
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。
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。
參考書目(依據主題):
(ㄧ)概論、通論:
小島毅著、游韻馨譯,《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:宋朝》,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2017。
衫山正明著、郭清華譯,《疾馳的草原征服者:遼、西夏、金、元》,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2017。
上田信著、葉韋利譯,《海與帝國:明清時代》,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2017。
Schoppa, R. Keith. Revolution and its Past: Identities and Change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. Upper Saddle River, N. J.: Pearson Prentice Hall, 2006.
Spence, Jonathan. 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. New York: Norton, 2013.中譯本請見:《追尋現代中國》3冊。
Szonyi, Michael. ed., A Companion to Chinese History. West Sussex, UK: John Wiley & Sons, 2017. 中譯本正在翻譯中。
伊沛霞(Patricia Buckley Ebrey)著、趙世瑜等譯,《劍橋插圖中國史(第2版)》,長沙:湖南人民出版社,2018。
費正清(John King Fairbank)主編,章建剛等譯,《劍橋中華民國史(一、二部)》,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1991。原文本:Fairbank, John King.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. Vol. 13-14. Cambridge, New York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1978.
邁斯納(Maurice Meisner)著、杜蒲譯,《毛澤東的中國及其後:中華人民共和國史》,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,2005。原文本:Meisner, Maurice J. Mao’s China and After: A History of the People’s Republic. New York: Free Press, 1999.
(二)時代轉型及分期問題
內藤湖南,〈概括的唐宋時代觀〉,《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擇》第一卷,北京:中華書局,1992,頁10-18。
張廣達,〈內藤湖南的唐宋變革說及其影響〉,《唐研究》,11,2005年12月,頁5-71。
楊芳燕,〈明清之際思想轉向的近代意涵:研究現狀與方法的省察〉,《漢學研究通訊》,20:2,2001年,頁44-53。
陳永發編,《明清帝國及其近現代轉型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1。
張灝,〈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,總第52期,1999,頁29-39。
(三)政治
劉子健,《兩宋史研究彙編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1986。
黃寬重,《政策·對策:宋代政治史探索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2。
蕭啟慶,《蒙元史新研》,台北:允晨出版,1994。
陶希聖、沈任遠,《明清政治制度》,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1983。
楊國禎、陳支平,《明史新編》,台北:知書房出版社,2003。
王奇生,《黨員、黨權與黨爭:1924-1949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(修訂增補本)》,北京:華文出版社,2011。
邁斯納(Maurice Meisner)著、溫洽溢譯,《毛主義的誕生:中國共產革命之路》,台北:衛城出版,2012。
陳永發,《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(修訂版)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08。
(四)地方社會與國家
梁庚堯,《中國社會史》,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4。
何炳隸著、徐泓譯,《明清社會史論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3。
李孝悌等著,《中國的城市生活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05。
卜正民(Timothy Brook)著、廖彥博譯,《社群·王朝:明代國家與社會》,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2018。
宋怡明(Michael A. Szonyi)著、鐘逸明譯,《被統治的藝術:中華帝國晚期的日常政治》,北京:中國華僑出版社,2019。
巫仁恕、康豹主編,《從城市看中國的現代性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2010。
(五)社會經濟
梁庚堯,《宋代社會經濟史論集》上、下冊,台北:允晨文化,1997。
蕭啟慶,〈中國近世前期南北發展的歧異與統合:以南宋金元時期的經濟社會文化為中心〉,《台灣師大歷史學報》,36期,2006年12月,頁1-30。
徐泓,《聖明極盛之世?明清社會史論集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21。
黃仁宇著、阿風等譯,《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01。
林滿紅,《銀線》,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1。
(六)思想文化
梁庚堯,《宋代科舉社會》,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5。
蕭啟慶,《元代的族群文化與科舉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08。
余英時,《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18三版。
熊月之,《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》,北京: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,2011。
李澤厚,《中國近代思想史論》,台北:三民出版,2019三版。
李澤厚,《中國現代思想史論》,台北:三民出版,2019三版。
(七)域外關係暨互動
陶晉生,《宋代外交史》,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20。
衫山正明,《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: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》,台北:八旗出版,2019。
費正清編著、杜繼東譯,《中國的世界秩序:傳統中國的對外關係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2010。
王柯,《中國,從「天下」到民族國家》,台北:政大出版中心,2017二版。
葛兆光,《歷史中國的內與外:有關「中國」與「周邊」概念的再澄清》,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,2017。
徐國琦,《中國人與美國人:從同舟共濟到競爭對決,一段被忽視的共有歷史》,台北:貓頭鷹出版社,2018。
柯偉林(William Kirby)著、魏力譯,〈中國的國際化:民國時代的對外關係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,總第44期,1997,頁33-46。原文本:William Kirby, “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: Foreign Rel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Republican Era,” China Quarterly 150, June, 1997, pp. 433-458.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率暨課堂表現 
20% 
正課出缺席、討論課出缺席、發言與討論狀況。 
2. 
6篇摘要作業 
40% 
6篇摘要作業,請見指定篇章,同學得於隔週討論課上繳交。 
3. 
期末考 
40% 
 
 
針對學生困難提供學生調整方式
 
上課形式
以錄影輔助
作業繳交方式
延長作業繳交期限
考試形式
其他
由師生雙方議定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0  導論:從少年小趙的一生回看中國歷史
當週課程會於前兩節課播放紀錄片《少年小趙》,第三小時會做課程內容規劃的介紹、作業要求與評量方式說明。 
第2週
2/27  二二八紀念日連續假期 
第3週
3/6  主題一、帝制中國的全盛與轉變
(一)、科舉制度與士人社會的形成
Dieter Kuhn著;李文鋒譯,〈教育與科舉考試〉,《儒家統治的時代:宋的轉型》(北京:中信出版社,2016),頁119-134。
梁庚堯,〈科舉社會的成立與逆轉〉,《中國社會史》(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4),頁203-220。(請撰寫摘要)
討論課主題:一、宋代被許多史家定義為中國史歷程中的「轉型時代」,請同學討論並說明「轉型」的內容和可能影響?二、制度形塑了我們所身處的世界,請同學討論並說明科舉制度在宋代的發展與可能影響? 
第4週
3/13  (二)、理學與士大夫政治文化
Dieter Kuhn著;李文鋒譯,〈儒釋道三教〉,《儒家統治的時代:宋的轉型》(北京:中信出版社,2016),頁97-119。
余英時,〈從政治生態看宋明兩型理學的異同〉,余英時,《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(古代史篇)》(台北:聯經出版社,2022),頁113-137。
討論課主題:一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宋代士人社會形成的原因(從制度和思想)。二、承上,進一步討論並說明,這般士人社會之於宋代政治文化的關係、影響和意義? 
第5週
3/20  (三)、大汗、皇帝與世界性帝國
Timothy Brook著、廖彥博譯,〈大汗與皇帝〉,《掙扎的帝國:氣候、經濟、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》(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20),頁131-174。
蕭啟慶,〈中國近世前期南北發展的歧異與統合:以南宋金元時期的經濟社會文化為中心〉,《台灣師大歷史學報》,36期,2006年12月,頁1-30。(請撰寫摘要)
討論課主題:一、請同學嘗試從中國史角度討論並說明,元代的特點與意義?二、請同學嘗試從世界史角度討論並說明,元代的特點與意義;並比較這兩種視角的差異? 
第6週
3/27  (四)、社會經濟、物質文化與思想轉型
Timothy Brook著、廖彥博譯,〈南海〉,《掙扎的帝國:氣候、經濟、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》(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20),頁345-386。
徐泓,〈明清福建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風氣的變遷〉,《聖明極盛之世?明清社會史論集》(台北:聯經出版公司,2022),頁193-252。(請撰寫摘要)
討論課主題:一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明代設計之朝貢體制所造成的影響和意義?二、環繞著「奢侈」的論辯是明代特殊的社會文化,請同學由此討論並說明是時經濟發展狀況與特點。 
第7週
4/3  清明連續假期 
第8週
4/10  (五)、地方社會與國家
Timothy Brook著、廖彥博譯,〈家庭〉,《掙扎的帝國:氣候、經濟、社會與探源南海的元明史》(台北:麥田出版社,2020),頁221-262。
陳熙遠,〈中國夜未眠:明清時期的元宵、夜禁與狂歡〉,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》,第75本第2分(2004年),頁283-329。
討論課主題:一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明代社會文化的概況、特點和意義?二、從國家與地方社會互動的角度來思考,「國家」在明代社會發展中的角色、作用為何? 
第9週
4/17  主題二、 中國走向近代世界
(一)、帝國的全盛與轉衰
William T. Rowe著;李仁淵、張遠譯,〈盛清〉,《中國最後的帝國:大清王朝》(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3),頁65-86。
吳義雄,〈十九世紀前期中西關係的演變〉,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,頁41-74。
討論課主題:一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異族統治王朝,清代有何特點和意義?二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清帝國在建構和處理國際關係上,與前時代相較有和異同? 
第10週
4/24  (二)、條約、白銀與帝國主義
William T. Rowe著;李仁淵、張遠譯,〈叛亂〉,《中國最後的帝國:大清王朝》(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3),頁171-195。
郭衛東,〈近代的開端:鴉片戰爭〉,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,頁75-110。(請撰寫摘要)
討論課主題:一、史家Patricia Ebrey這樣描述清代:「作為一個國家組織,中國在清代得到了擴展,但作為一種文明,中國卻遭受了一連串打擊。」請同學討論並說明你對這段敘述的看法。二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鴉片戰爭能作為中國邁入「現代」的開端嗎?理由和原因為何? 
第11週
5/1  (三)、困境、改革與革命
William T. Rowe著;李仁淵、張遠譯,〈革命〉,《中國最後的帝國:大清王朝》(台北: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3),頁249-280。
黃克武,〈「過度時代」的脈動:晚清思想發展之軌跡〉,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晚清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,頁837-876。
討論課主題:一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為何在革命派人士能在改革與革命思潮的競爭中勝出?二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該如何評價辛亥革命?是成功還是失敗的革命? 
第12週
5/8  (四)、民國政治與社會文化
余凱斯(Klaus Muhlhahan)著;黃中憲譯,〈民國時期的重建,1920-1937〉,《從清帝國到習近平:中國現代化四百年(上)》,台北:春山出版社,2022,頁337-401。
章清,〈由「學戰」到「思想戰」:民國時期的思想與學術〉,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,頁891-923。(請撰寫摘要)
討論課主題:一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「帝制」的結束對中國帶來的影響和意義?二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在中國現代轉型過程中,「傳統文化」和「西方文化」扮演的角色、影響和意義? 
第13週
5/15  (五)、抗戰、內戰與共產中國的誕生
余凱斯(Klaus Muhlhahan)著;黃中憲譯,〈中國戰火不斷,1937-1948〉,《從清帝國到習近平:中國現代化四百年(上)》,台北:春山出版社,2022,頁403-473。
王建朗,〈戰時外交:從苦撐待變到大國擘畫〉,王建朗、黃克武編,《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》上、下,台北:蘭臺出版社,2021,頁423-458。
討論課主題:一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戰爭對現代中國的影響和意義?二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共產黨為什麼能在與國民黨的競爭中脫穎而出? 
第14週
5/22  (六)、社會主義改造的新中國
余凱斯(Klaus Muhlhahan)著;黃中憲譯,〈社會主義式改造:1949-1955〉、〈大躍進:一九五五-一九六0〉,《從清帝國到習近平:中國現代化四百年(下)》(台北:春山出版社2022),頁31-92、94-145。(請撰寫〈大躍進〉章摘要)
討論課主題:一、你能接受社會主義所擘劃的理想藍圖嗎?請同學討論並說明原因?二、請同學討論並說明,毛澤東思想席捲全中國社會的原因和其在中國現代史的意義? 
第15週
5/29  (七)、文革、改革開放與中國夢
余凱斯(Klaus Muhlhahan)著;黃中憲譯,〈打倒一切:1961-1976〉、〈改革開放:1977-1989〉,《從清帝國到習近平:中國現代化四百年(下)》(台北:春山出版社,2022),頁147-197、205-252。
當週討論課暫停,由授課教師為課程做總結。 
第16週
6/5  期末考試(以實際講授範圍為準)